网站首页技术中心 > 从微缺陷识别到高效量产:SHIMATEC UMD-80 赋能半导体检测升级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从微缺陷识别到高效量产:SHIMATEC UMD-80 赋能半导体检测升级

发布时间:2025-10-30 点击量:43

image.png

半导体产业的“微米级竞争"早已拉开序幕,电子元器件及基板的品质把控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的可靠性与市场竞争力。其中,检测环节既是筛选不良品的“过滤器",更是保障量产效率的“加速器"。SHIMATEC UMD-80系列RGB环形照明光源,凭借对半导体检测场景的深度适配,实现了从微缺陷精准识别到高效量产保障的全链路赋能,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支撑。

精准破局:攻克微缺陷检测“卡脖子"难题

半导体检测的核心痛点在于,芯片表面0.5微米级的微划痕、焊点的虚焊漏焊、基板线路的细微断点等缺陷,往往因尺寸极小、对比度低而难以被精准捕捉。传统照明光源要么因光色单一导致缺陷“隐身",要么因光照不均造成误判,严重制约检测精度。SHIMATEC UMD-80系列以定制化光学设计,破解这一难题。
RGB三色可调技术是其精准识别的“核心密码"。不同半导体材质对光线的反射与吸收特性差异显著,例如金属焊点对红光反射敏感,陶瓷基板对绿光的对比度响应更优,柔性基板在蓝光照射下边缘缺陷更清晰。UMD-80系列可通过独立通道自由调节红、绿、蓝三色光强,针对不同检测对象“量体裁衣"——检测芯片封装胶体气泡时,切换绿光模式利用折射原理让气泡呈现明显亮斑;排查BGA封装焊点质量时,调至红光模式凸显焊点饱满度差异;面对多材质混合基板,更可通过三色组合重现高纯度白光,实现一站式检测,缺陷检出率从传统光源的85%提升至99.8%。
环形结构与直接照射设计则进一步保障检测稳定性。该系列光源采用360°环形布局,光线围绕检测镜头均匀分布,配合高透光率光学透镜,实现95%以上的光照均匀度,解决传统直射光源“中心过曝、边缘欠曝"的问题。直接照射的方式减少了光线传播过程中的损耗,相同功率下光照强度较传统光源提升30%,即便是基板边缘的细微线路缺陷也能清晰呈现,误检率控制在0.01%以下。

高效适配:打通量产环节“堵点"

在半导体批量生产场景中,检测效率直接决定量产节奏。传统光源因适配性差,在高速流水线中易出现“余晖效应"导致图像模糊,或因需频繁更换光源适配不同检测工序而停机,严重影响产能。SHIMATEC UMD-80系列以高速响应与高适配性,打通量产“堵点"。
高速快门设计匹配自动化流水线需求。现代半导体生产已实现每秒3-5片的高速流转,UMD-80系列搭载的高速快门模块可实现微秒级瞬间闪光,精准捕捉高速运动中的元器件细节,配合工业相机生成无拖影的清晰图像,无需降低流水线速度即可完成检测。某PCB基板厂商引入该光源后,检测效率从每小时80片提升至150片,产能直接提升87.5%。
全场景适配性则大幅降低设备投入与维护成本。该系列光源采用标准化接口,可与主流品牌检测设备无缝对接,无需改造现有生产线即可快速安装调试。其铝树脂材质与自然冷却设计,不仅功耗仅为传统光源的60%,更实现了50000小时的超长寿命,是传统卤素灯的10倍,大幅减少光源更换频率与停机维护时间,某汽车半导体企业应用后,年维护成本降低40%。

场景落地:全链路守护品质底线

从芯片封装到基板成型,SHIMATEC UMD-80系列已深度融入半导体检测全流程,在多个核心场景中展现出强劲实力。在芯片检测场景,某头部芯片企业借助其蓝光高亮模式,成功将表面微划痕检出率提升至99.8%,不良品返工成本降低60%;在焊点检测场景,某新能源半导体厂商通过红光模式配合3D视觉系统,实现焊点高度、直径的精准测量,焊点不良率从1.2%降至0.15%,顺利通过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在柔性基板检测场景,其白光模式与环形光照设计,适配基板弯曲状态下的检测需求,为柔性电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中国芯"加速崛起的背景下,半导体产业对检测精度与量产效率的要求不断攀升。SHIMATEC UMD-80系列RGB环形照明光源,以“精准识别+高效适配"的双重优势,既守住了品质底线,又激活了量产潜力。选择UMD-80,便是选择为半导体生产注入“光"的力量,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品质与效率的双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