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技术中心 > 针入度检测仪EX-201校准与操作使用指南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针入度检测仪EX-201校准与操作使用指南

发布时间:2025-11-05 点击量:24

image.png

针入度检测仪EX-201是日本daiichi rika公司研发的高精度材料性能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沥青、蜡、油脂、日化等行业。为确保设备始终保持精准的检测能力,保障测试数据的可靠性与规范性,特制定本校准与操作使用指南,适用于设备操作人员及计量校准人员。

第一章 设备基本认知

1.1 核心用途

用于测量沥青、蜡、油脂、食用油脂和化妆品油脂等多种材料的针入度,通过检测针头在特定载荷下自由落入材料的深度,评估材料的软硬度、稠度及流动性。

1.2 关键组件

  • 主体结构:包含刻度盘架杆、持针器、载物台及底部调平旋钮,尺寸为W180×D280×H400,确保操作便捷性与稳定性。

  • 加载系统:标配47.5克持针器及50克、100克砝码,可根据测试标准组合实现不同载荷要求。

  • 检测配件:标准配件含专用检测针,可选配JIS K2207、JIS K2220等标准对应的样品容器、锥体、三脚架等配件。

  • 读数系统:刻度盘量程65mm,精度达1/10mm(360刻度),可直观读取针入度数据。

第二章 操作使用流程

本流程适用于常规材料针入度检测,操作前需确保设备已完成校准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准备好符合标准要求的样品及对应配件。

2.1 前期准备

  1. 环境检查:选择常温(23±2℃)、无振动、无气流干扰的检测环境,避免温度波动或振动影响检测精度。

  2. 样品制备:根据检测材料类型选用对应样品容器(如沥青选用φ55×35h或φ70×50h铝制容器),将样品均匀填充至容器内,确保样品表面平整,无气泡、杂质,按标准要求进行恒温处理(如沥青需在25℃恒温环境中放置足够时间)。

  3. 设备检查:检查持针器、检测针是否清洁无损伤,砝码是否完好无锈蚀,载物台是否水平(可通过底部调平旋钮调整)。

  4. 配件安装:根据测试标准安装对应的检测针(如JIS K2207标准选用2.5g不锈钢针),将持针器安装至刻度盘架杆上,按要求组合砝码(如沥青检测常用47.5g持针器+50g砝码,总载荷100g)。

2.2 标准操作步骤

  1. 零点校准:缓慢调节刻度盘架杆,使持针器上端与刻度盘架杆下端紧密接触,旋转刻度盘,将刻度针精确对准“0"刻度线,确保零点偏差为0。

  2. 样品放置:将恒温后的样品容器平稳放置在载物台上,缓慢升高载物台,使样品表面接近检测针针尖,注意避免针尖触碰样品表面。

  3. 针入检测:确认针尖与样品表面间距合适后,按下持针器释放按钮,针头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并穿透样品,待针头稳定后,立即松开释放按钮,锁定支架以固定针入深度。

  4. 数据读取:缓慢降低载物台,使刻度盘架杆与支架接触,此时刻度针指示的数值即为材料的针入度值,读数精确至0.1mm。

  5. 重复检测:同一样品需在不同位置进行3次平行检测,每次检测后需清洁检测针针尖,避免样品残留影响后续结果,取3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数据。

  6. 收尾工作:检测完成后,取下砝码及持针器,清洁检测针、载物台及样品容器,将配件归位,关闭设备电源,记录检测数据及设备使用情况。

2.3 不同行业操作要点

  • 沥青行业:需严格遵循GB/T 4509或JIS K2207标准,样品恒温温度控制在25℃,载荷选用100g(47.5g持针器+50g砝码),检测针选用不锈钢针。

  • 蜡制品行业:若执行JIS K2220标准,可选用1/1锥体或1/1op黄铜锥体(102.5g),根据蜡种调整恒温温度,确保样品处于稳定状态。

  • 日化行业:化妆品油脂检测需选用专用样品容器,避免样品污染,载荷可选用50g,检测后及时清洁配件,防止油脂残留变质。

第三章 精度校准规范

设备校准需围绕长度测量精度、针入动作稳定性及载荷精度三大核心维度开展,校准周期为:日常使用每3个月进行简易校准,每年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计量机构或原厂售后进行全项校准并出具校准证书。

3.1 长度精度校准(针对1/10mm刻度精度)

  1. 校准工具:选用经计量认证的标准量块(如30mm、65mm规格,精度等级符合JIS或ISO标准)、放大镜。

  2. 校准步骤:将标准量块平稳放置在载物台上,调节载物台高度,使持针器针尖与量块上表面接触;调节刻度盘至量块标准值,观察刻度针指示值与量块实际值的偏差;若偏差超出±0.1mm,需通过仪器内部刻度调节螺丝进行修正,修正后重复检测直至偏差符合要求。

3.2 针入动作稳定性校准

  1. 释放机制校准:安装标准检测针(2.5g)及47.5g持针器,连续按压释放按钮5次,观察针头是否每次均能自由、无延迟、无卡滞下落,且下落轨迹保持竖直,若出现卡滞需拆解持针器进行清洁润滑,必要时联系原厂维修。

  2. 支架垂直度校准:使用激光垂准仪或高精度直角尺贴靠支架杆,检测支架杆与载物台台面的垂直度,偏差需≤0.5°;若倾斜,通过底部调平旋钮调整载物台水平度,直至支架垂直度符合要求。

3.3 载荷精度校准

  1. 校准工具:高精度电子天平(精度≥0.01g),需在有效期内使用。

  2. 校准步骤:逐一取下设备上的持针器及砝码,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量其实际重量;持针器标准重量为47.5g,50g砝码、100g砝码允许偏差范围为±0.05g;若重量超出偏差范围,需更换原厂合格配件,禁止自行切削或添加配重调整重量。

3.4 校准结果验证

校准完成后,选用已知针入度值的标准样品(如针入度50±2(25℃,100g,5s)的标准沥青)进行检测验证:按标准操作流程进行3次平行检测,若3次结果均在标准样品允许偏差范围内,说明校准合格;若超出范围,需重新检查校准步骤,排除偏差原因后再次校准。

第四章 注意事项与维护保养

4.1 操作注意事项

  • 检测针为精密部件,使用时需轻拿轻放,避免碰撞针尖导致变形,每次检测后需用无水乙醇清洁针尖,防止样品残留。

  • 样品恒温是确保检测精度的关键,不同材料需严格遵循对应标准的恒温要求,恒温时间不足会导致数据偏差。

  • 操作过程中禁止触碰刻度盘架杆及持针器,避免外力干扰影响针入深度,读数时需保持视线与刻度盘垂直,减少视觉误差。

  • 更换砝码或配件时,需先关闭设备电源,待支架稳定后再进行操作,防止设备晃动导致部件损坏。

4.2 维护保养规范

  • 日常维护:每日检测完成后,用干净软布擦拭设备表面及载物台,清洁配件并归位;每周对持针器释放按钮及支架杆进行润滑,选用专用轻质润滑油,避免油脂污染。

  • 定期检查:每月检查刻度盘刻度是否清晰,支架杆是否有锈蚀或磨损,砝码是否完好;每季度检查电线及插头是否破损,确保用电安全。

  • 储存要求:设备长期不使用时,需清洁所有部件并涂抹防锈油,将配件放入专用包装盒,设备整体置于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4.3 常见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处理方法
刻度针归零偏差大
刻度盘松动或零点未校准
重新校准零点,若刻度盘松动联系原厂紧固
持针器释放后卡滞
释放机制有杂质或润滑不足
拆解清洁释放机制,涂抹专用润滑油
检测数据重复性差
样品未恒温、针尖污染或支架不垂直
重新恒温样品,清洁针尖,校准支架垂直度
砝码重量偏差超标
砝码锈蚀或磨损
更换原厂合格砝码,禁止自行调整

第五章 附则

1. 本指南需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及对应行业检测标准(如GB/T 4509、JIS K2207、JIS K2220等)一并执行。
2. 设备操作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熟悉操作流程及校准规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要求。
3. 校准及维护记录需详细留存,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结果、维护内容等,留存期限不少于3年。
4. 若设备出现重大故障(如支架变形、刻度盘损坏等),需立即停止使用,联系日本daiichi rika公司原厂售后或授权服务商进行维修,禁止非专业人员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