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外观与连接检查:首先检查传感器(Φ50×19mm)、监视器(96×35×145mm)外观无划痕、破损,重点查看传感器测量面是否清洁无杂质。随后检查2米长连接电缆是否有破损、断线,连接传感器与监视器时确保接口插紧,无松动或接触不良情况。
环境温度适配:仪器内置温度补偿功能,但温差过大仍可能影响初始精度。若测量环境与设备存放环境温差超过5℃,需将传感器和监视器一同置于测量环境中稳定15-20分钟;若用于半导体车间、计量实验室等高精度场景,建议开机后预热10分钟再进行测量。
场地清理:被测表面需清理干净,去除铁屑、油污、灰尘等杂质,避免因接触面不平整导致测量偏差。对于狭窄空间(如半导体设备内部),需提前清理周边障碍物,确保传感器能平稳放置且不被磕碰。
电源选择与连接:仪器支持两种供电方式,长期固定场景建议使用专用AC适配器(DC6V/2A),将适配器插头插入监视器电源接口,另一端接入220V交流电源;移动测量场景可装入4节AA电池,打开监视器电池仓盖,按正负极标识安装电池,确保供电稳定。
辅助配件准备:根据场景需求准备辅助工具,如狭窄空间测量时可搭配专用延长支架;强光环境下需准备屏幕遮光罩;数据记录场景需提前连接数据传输线(适配仪器数据输出接口)至电脑或数据采集设备。
开机启动:按下监视器侧面的电源键,仪器启动后会进行自检,屏幕显示“SEM SELN-001B"标识及传感器连接状态,若显示“传感器连接正常"则进入主界面,若提示“连接失败"需重新插拔电缆并检查接口。
单位与模式设置:在主界面点击“设置"图标,进入参数设置界面。测量单位支持μm/m(微米/米)与角度单位(°、°′″)切换,半导体、机床场景常用μm/m单位(17.5μ/m≈0.001deg),建筑监测场景可选择角度单位;测量模式默认“实时测量",如需连续监测可切换至“连续记录"模式,设置记录间隔(1-60秒可选)。
合格范围设定:点击“阈值设置",根据场景精度要求输入X轴、Y轴的合格角度范围(如半导体光刻机校准通常设为±0.001deg),设置完成后屏幕会显示“合格区"绿色标识,超出范围时数据会显示为红色,便于快速判断。
传感器放置:根据被测对象选择放置位置,平面测量时将传感器测量面平稳贴合被测表面,确保无晃动;狭窄空间(如半导体设备反应腔室)可借助传感器小巧轻便(70克)的优势,伸入缝隙中放置,监视器置于外部便于观察的位置。
实时测量与调整:主界面会同步显示X轴(水平方向)、Y轴(垂直方向)的实时倾斜数据,数据更新速度≤50毫秒,可瞬间反馈倾斜变化。调整时需同时观察两轴数据,通过调节被测对象的支撑脚或调整机构,使数据落入设定的合格范围,相比传统单轴水平仪,双轴同步显示可缩短50%以上的调整时间。
零点校准:若需以当前位置为基准零点,点击主界面“零点设置"图标,屏幕显示“零点已校准",此时数据会以当前位置为基准显示偏差值,适用于相对倾斜测量场景(如机床导轨平行度检测)。
实时记录:在测量界面点击“记录"图标,仪器会自动记录当前X轴、Y轴数据及测量时间,连续记录模式下会按设定间隔自动保存数据,最多可存储1000条测量记录。
数据导出:将数据传输线连接监视器的USB接口与电脑,在主界面点击“导出",选择“USB导出",数据会以Excel格式保存至电脑,便于后续分析(如建筑监测的倾斜度-时间曲线绘制)。
光刻机工作台校准:将传感器通过专用磁性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中心,确保与工作台面紧密贴合;进入参数设置界面,将测量分辨率调至0.0002deg,合格范围设为±0.001deg;调整工作台的三个支撑脚,观察屏幕数据,直至X、Y轴数据稳定在合格范围内,同时记录调整前后的数据对比,确保焦平面偏移量≤0.001deg。
刻蚀机反应腔室校准:由于反应腔室内部空间狭窄,需将传感器拆卸磁性底座后直接放入腔室晶圆承载台,通过2米电缆连接外部监视器;开启温度补偿功能(默认开启),避免腔室温度变化导致零位漂移;调整承载台的升降机构,确保等离子体分布均匀,校准完成后需多次测量不同位置(如腔室中心与边缘),确保整体水平度偏差≤0.002deg。
导轨平行度测量:在导轨的两端和中间三个位置标记测量点,将传感器放置在第一个测量点,点击“零点设置";沿导轨依次移动传感器至其他测量点,记录各点的X轴偏差值,若偏差超过±0.001deg,需调整导轨的固定螺栓,直至各点偏差值≤0.001deg,确保导轨平行度符合要求。
工作台平面度校准:将工作台分为9个均匀分布的测量点,逐个点测量X、Y轴数据,绘制平面度误差图;针对数据超标的点位,调整工作台底部的支撑螺栓,双轴同步调整时需缓慢操作,避免单次调整幅度过大导致数据波动,调整后再次测量各点,确保平面度误差小于等于0.003deg。
高层建筑倾斜监测:将传感器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顶层的承重柱上,确保安装牢固无震动;设置测量单位为角度单位(°),合格范围设为±0.01deg,连续记录间隔设为30秒;通过数据导出功能将每日数据整理为倾斜度-时间曲线,若发现曲线呈线性上升趋势,需及时预警结构沉降风险。
桥梁支座水平度检测:在桥梁的每个支座位置放置传感器,同时启动多台仪器(支持同步测量),记录各支座的X、Y轴数据;对比不同支座的数据偏差,若偏差超过±0.02deg,需调整支座的垫片厚度,确保桥梁受力均匀,避免局部应力过大导致结构损坏。
清洁保养:每月用无水乙醇擦拭传感器测量面和电缆接口,清除油污和杂质;每季度检查电池触点,若有氧化痕迹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确保接触良好。
部件检查:每6个月检查电缆是否有老化、破损,传感器测量面是否有划痕;每年将仪器送至原厂或授权机构进行全面检测,更换老化部件(如电池仓弹簧、电缆接口)。
存储维护:长期不使用时,需取出电池,将仪器放入干燥、通风的收纳盒,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存储湿度≤60%,温度0-40℃)。
常见故障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法 |
|---|---|---|
屏幕数据跳动频繁 | 传感器放置不平稳、电磁干扰、供电不稳定 | 重新放置传感器并固定;远离大功率电磁设备;更换为AC适配器供电 |
测量数据偏差过大 | 被测表面不清洁、未进行温度稳定、仪器未校准 | 清理被测表面;延长环境稳定时间;执行日常校准流程 |
传感器连接失败 | 电缆接触不良、电缆破损、传感器故障 | 重新插拔电缆;检查电缆是否破损,更换备用电缆;联系售后检测传感器 |
电池续航短 | 电池老化、连续记录模式耗电过快 | 更换新AA电池;长期使用时切换为AC适配器供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