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消费升级与工业 4.0 深度融合的当下,漆面光泽的均匀性、内饰质感的一致性已成为车企打造产品力的核心竞争力。传统依赖人工目视的检测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标准不一,更难以应对高温生产环境、异形部件测量等行业痛点。日本色彩研究所(JCRI)推出的携帯用鮮明度光沢度計 PGD-Ⅳ,以便携化设计、高精度测量与场景化适配优势,为汽车制造全流程的光泽度质控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成为车企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品质的关键利器,已在多家主流车企的生产体系中落地应用并收获显著成效。
产品核心优势:直击汽车制造光泽检测痛点
1. 精准匹配视觉感知,数据支撑品质标准
PGD-Ⅳ 采用 55° 照明与受光角度设计,搭配钨丝灯光源,测量结果与肉眼观察的光泽感高度契合,适配汽车高光泽漆面、内饰塑料件等核心检测场景。其稳定的测量性能可将不同操作员的人为误差降至低,让光泽度从主观感知转化为可量化的 Gd 值数据,严格契合 ISO 2813、GB/T 9754 等国际国内标准,为整车光泽品质统一提供科学依据。
2. 全场景便携适配,打破检测空间限制
仪器仅重 2.7kg,尺寸为 140mm×220mm×177mm,内置干电池可连续工作 240 分钟,摆脱实验室固定检测的束缚。无论是生产线旁的垂直车身、烘箱出口的高温部件,还是售后维修的异形结构,都能实现灵活测量。其与样品垂直密着的测量方式,更能解决弧形车身、内饰边角等复杂部位的检测难题,让移动质控覆盖制造全场景。
3. 操作便捷高效,降低产线质控成本
搭配标准板校准的简易操作流程,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快速上手,通过接眼筒观察测试图案影像就能完成光泽度判定。在汽车涂装生产线中,可实现 60 秒 / 台的快速检测,大幅缩短传统离线检测的滞后时间,有效减少不合格品流转造成的成本浪费,助力车企将光泽合格率提升至更高水平。
全流程应用场景:从生产到售后的品质守护
1. 涂装生产线:实时把控漆面光泽一致性
汽车涂装车间的高温环境易导致传统仪器出现数据漂移,而 PGD-Ⅳ 的稳定光学设计可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在车身涂装环节,工作人员可携带仪器在生产线旁移动检测引擎盖、车门等关键部位,实时捕捉不同批次油漆的光泽偏差,及时调整喷涂参数,避免因烘箱温差、溶剂挥发不均导致的光泽波动。
某日系主流车企在其 SUV 车型涂装生产线引入 PGD-Ⅳ 后,针对高光金属漆的批次光泽偏差问题,通过实时移动检测快速定位喷涂压力与烘箱温度的参数优化空间,将车身不同部位的光泽波动公差从 ±5Gd 压缩至 ±2Gd,漆面不合格率从 3.2% 降至 0.8%,年减少返工成本超 200 万元。另一新能源车企则利用其便携性,在电池托盘涂层检测中实现全流程移动质控,解决了传统固定仪器无法适配底盘复杂结构的难题,涂层防腐光泽一致性达标率提升至 99.5%。
针对高光金属漆等特殊涂层,PGD-Ⅳ 的高精度测量能力可精准识别微小光泽差异,将漆面光泽波动控制在严苛公差范围内,降低返工率。正如日产在枥木工厂的自动化涂装检测体系中,通过便携光泽度测量工具实现涂层鲜明度的精准量化,替代了传统人工目视检测,既减轻了操作员的物理负担,又将 0.3mm 级的微小光泽缺陷检出率提升至 100%。
2. 内饰制造:统一座舱质感视觉体验
汽车内饰的仪表台、中控面板、门把手等部件,常因材质不同、成型工艺差异出现光泽不协调问题。PGD-Ⅳ 可灵活适配≥50×50mm 的样品要求,对各类内饰件进行批量检测,确保从塑料外壳到金属饰条的光泽度高度统一,既避免强光反射干扰驾驶安全,又能传递车型的豪华质感。
某德系豪华车企在高中端车型内饰生产中,采用 PGD-Ⅳ 对钢琴黑中控面板、金属饰条等关键部件进行全批次检测。通过量化数据优化注塑温度与表面处理工艺,解决了不同供应商部件光泽不一致的行业痛点,让座舱内各部件光泽差值控制在 ΔGd≤1 的范围内,提升了用户对内饰质感的满意度,该车型的内饰品质评分在行业测评中较上一代提升 15 个百分点。另一自主车企则针对新能源车型的轻量化内饰件,利用 PGD-Ⅳ 优化免喷涂塑料件的生产工艺,在省去喷涂环节、降低 40% 综合成本的同时,确保内饰光泽均匀性达到高中端车型标准。
通过量化数据优化注塑温度、喷涂厚度等工艺参数,让内饰质感成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加分项。
3. 售后维修:精准匹配原厂光泽标准
车辆剐蹭后的补漆光泽匹配,直接影响车辆美观度与保值率。PGD-Ⅳ 的便携性使其可轻松应用于 4S 店售后场景,通过测量原车漆面 Gd 值,为补漆配方调整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确保补漆区域与原车身光泽一致,解决传统补漆中光泽偏差的行业痛点,帮助车企提升售后服务品质与用户满意度。
某合资品牌全国售后体系引入 PGD-Ⅳ 后,补漆光泽匹配合格率从原来的 78% 提升至 96%。以其主流轿车车型为例,通过测量原车漆面的 Gd 基准值,指导维修人员精准调配补漆材料与喷涂工艺,补漆区域与原车漆面的视觉差异肉眼几乎不可分辨,用户对售后补漆的投诉率下降 82%,车辆二手保值率较同级别车型高出 3-5 个百分点。
价值赋能:车企品质升级与降本增效的双重增益
对于车企而言,PGD-Ⅳ 的应用不仅能推动光泽度质控从 “被动救火" 向 “主动预防" 转型,更能实现多重价值提升。在生产端,实时检测可快速定位工艺问题,减少不合格品产生,降低材料损耗与返工成本;在品质端,标准化数据可建立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提升整车外观一致性与市场竞争力;在效率端,便捷操作与移动检测特性大幅缩短检测周期,适配大规模生产线的快节奏需求。
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托盘涂层检测,到高中端车型的内饰质感把控,JCRI PGD-Ⅳ 以精准、便携、高效的核心优势,重构了汽车制造的光泽度质控逻辑,其在多家主流车企的成功应用案例已充分验证了产品价值。选择 PGD-Ⅳ,就是选择以数字化工具筑牢品质防线,让每一辆汽车都能以一致的光泽质感、视觉体验赢得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