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日本 SMT 超声分散机 UH-50F 时,需围绕设备安全、操作规范、效果保障、维护保养四大核心维度规避风险,以下是详细注意事项:
一、开机前准备(基础防护 + 状态检查)
环境与电源要求
放置于平整、干燥、通风的工作台,远离易燃、腐蚀性气体及液体,避免设备受潮或部件腐蚀。
确认电源电压与设备额定电压(AC100-240V,50/60Hz)一致,接地线路连接牢固,防止漏电或电压不稳导致设备故障。
电源线需远离尖锐物体、高温区域,避免线缆破损引发短路。
部件检查与安装
检查核心部件:钛合金前端(吸头 / 分散头)是否完好,无变形、裂纹或磨损,安装时确保与振动器接口拧紧,避免振动时脱落。
若切换功能(喷雾→分散),需确认更换的前端与作业需求匹配,且安装到位,禁止未安装前端时启动超声波(会损坏振动器)。
检查液体管路(若搭配液体泵)或喷嘴是否通畅,无堵塞、泄漏,确保进料 / 喷雾通道顺畅。
人员防护装备
二、运行中操作规范(核心安全 + 效果控制)
启动与参数调节
启动前需确认前端已接触处理介质(液体),禁止空转(超声波空振会导致振动器过热损坏,且无雾化 / 分散效果)。
通过手动脉冲发生器控制启停,避免频繁连续开关,每次启动间隔建议≥3 秒,防止电路过载。
设备会自动适配负载调节功率,无需手动干预,禁止擅自拆卸设备外壳调整内部电路或功率部件。
作业过程控制
喷雾 / 分散时,保持前端与处理对象的距离稳定(建议 5-15mm,根据雾化精度需求调整),避免前端碰撞容器壁或坚硬物体,防止钛合金前端损坏。
处理腐蚀性、高粘度液体时,需确认介质与钛合金、设备管路的兼容性(钛合金耐多数酸碱,但避免长时间接触强氧化性介质),防止部件腐蚀。
控制作业时间:单次连续运行建议≤30 分钟,若需长时间作业,需每 30 分钟停机休息 5 分钟,避免振动器过热老化。
禁止在设备运行时触摸振动器、前端或喷嘴,超声波振动会产生微小振幅,直接接触可能导致手部不适,且高温部件(长时间运行后)可能烫伤。
异常情况处理
三、停机后流程(安全收尾 + 初步维护)
停机与断电
部件清洁
立即拆卸前端、喷嘴及管路,用清水冲洗(处理水溶性介质)或专用溶剂(处理油溶性 / 腐蚀性介质)清洗,去除残留附着物,避免干涸后堵塞通道或腐蚀部件。
清洁时禁止用坚硬工具(如钢丝球)刮擦钛合金前端,以免损坏表面涂层,影响雾化 / 分散效果,建议用软毛刷或海绵擦拭。
设备主机用干布擦拭表面灰尘,禁止用水直接冲洗或喷淋主机,防止内部电路受潮。
四、维护保养与长期使用注意事项
定期维护周期
每次使用后:清洁所有接触介质的部件,晾干后妥善存放,避免前端与硬物接触。
每月检查:振动器与主机的连接线路是否松动,前端是否有磨损(若磨损严重需及时更换,否则影响效果),电源线是否老化。
每 3-6 个月:联系专业人员检查超声波振荡器的性能(振幅、频率稳定性),必要时进行校准。
禁止性行为
禁止超负荷运行:避免处理超出设备适配范围的介质粘度(建议≤500mPa・s)或固含量过高的物料,防止堵塞或损坏设备。
禁止改装设备:不得擅自更换非原厂配件(如前端、管路),或修改设备内部电路、参数设置,否则会失去保修资格,且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禁止在设备运行时移动主机,或碰撞、倾倒设备,防止液体泄漏或部件损坏。
储存与闲置处理
五、应急处理
若发生液体泄漏:立即停机断电,用吸附材料清理泄漏物,确认无安全隐患后再检查设备管路。
若出现设备过热、冒烟:立即切断电源,远离设备,待冷却后联系日本 SMT 原厂售后或专业维修人员,禁止自行拆解维修。
若介质接触皮肤 / 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遵循以上操作规范,既能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又能避免安全事故,同时确保雾化 / 分散效果的一致性。